心脑血管健康:雪中金提醒您警惕季节变换,守护生命之根!

2025-02-25

随着季节的更迭,我们的身体也在经历着不同的考验。尤其是在早春“倒春寒”时期,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。眼下正值初春,气温多变,忽冷忽热,这无疑给心脑血管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因此,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,我们更应加强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关注与保护。

心脑血管:健康的基石

人体就像一棵大树,而心脑血管系统则如同这棵树的根系,只有它们保持健康与活力,我们才能永葆生命的青春。然而,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中中风更是以其发病急骤、危害严重而备受关注。


据统计,我国平均每5名死亡者中就有至少2人死于中风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我国是全球中风风险最高的国家,中风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球中风总死亡人数的近三分之一。这些数据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脑血管健康。

中风的预警信号

中风虽然来势凶猛,但在发病前往往会有一些预警信号。尤其对于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颈动脉斑块病史的人群来说,更要提高警惕,一旦发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:

  1. 一过性黑蒙:突然眼前发黑,视物不清,但数秒钟后又能恢复。

  2. 短暂性视力障碍: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,阵发性发作。

  3. 扭头时手麻或跌倒:转头时引起硬化的颈动脉扭曲,加重狭窄,导致手麻或下肢失去张力而跌倒。

  4.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: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,可能伴有失语,但持续时间短,多可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。

  5. 血压剧烈波动: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,伴有头痛、头晕、耳鸣加重等症状,可能是出血性中风的预兆。

  6. 眩晕:高血压患者如出现眩晕,其中风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。眩晕表现为头昏眼花,感觉自身和周围物体在旋转。

  7. 频繁哈欠或言语不利:频繁打哈欠、说话不利索或握力减弱也是脑中风的信号。



春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?

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,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。研究指出,超重和肥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,因此,控制体重至关重要。膳食中应限制饱和脂肪酸及钠的摄入,脂肪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克,避免高脂肪食物导致的不良影响。

动物蛋白虽能抑制脑卒中,但过量摄入肉类会加重肾脏负担,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以每千克体重1.2~1.5克为宜,优选鱼、蛋、奶类、瘦肉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。

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预防高血压,降低脑卒中风险。建议多食用谷类、粗杂粮、蔬菜和水果,减少甜食摄入。

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,高盐饮食是重要诱因。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,倡导清淡饮食,逐步减少食盐用量。

此外,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同样重要。空气污染、工作紧张、生活不规律和内分泌调节等因素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。因此,应合理调整生活方式,注重环保,健康饮食,戒烟限酒,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抵抗力。定期进行体检,每年至少一次,以预防疾病,实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
分享